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衛福部logo

:::

全民健康保險

字型大小:

一、全民健康保險 

全民健保已邁入第28年,持續獲得國際肯定,根據Numbeo(全球數據資料庫網站)2022年Health Care Index評比,台灣已連續4年居全球之冠,及The Bloomberg’s(彭博社)2022年1月COVID Resilience Ranking評比,以疫苗覆蓋率、跨境病毒管控、醫療品質等指標綜合評分,台灣名列全球第八。在COVID-19防疫期間,更是協助防疫的重要制度。

全民健保特色及防疫角色如下:

全民健保的特色

(一) 單一保險人制度 

臺灣的健保制度於1995年開辦,並成立單一的保險人-中央健康保險署(簡稱健保署),基本保險費依每月薪資按照保險費率計算,並由被保險人、雇主、政府分攤,對於弱勢族群的保險費及部分負擔則由政府補助或減免。因單一保險人制度,使健保協助防疫之政策讓全臺灣民眾與醫界均能獲益。

(二) 醫療保障完整

全民健保的給付範圍包含所有必要的醫療,包括門診、住院、牙醫、中醫以及處方藥品,就醫時繳交定額的部分負擔,其餘的醫療費用由全民健保支付。因此,民眾就醫無須擔心醫療費用,健保保障民眾可以獲得完整的醫療照顧,安心就醫。

(三) 就醫可近性高

全民健保與全國約91.9%的醫療院所特約(醫院100%、基層診所91.7%、藥局81.5%),民眾可以自由選擇就醫,平均每年每人就醫次數達14.2次以上。臺灣高可近性、低部分負擔的醫療環境,使民眾凡有身體不適時,習慣性至醫療機構尋求檢查與治療,在疫情流行期間,讓醫界更容易觸及潛在或輕症的病患與追蹤,對防疫工作有極大的助益。

(四) 醫療資訊自動化

醫院申報及支付系統均全面自動化,透過電腦自動審查醫療院所的申報資料增加效率,也使得臺灣健保行政費用達到世界最低(低於醫療費用的1%)。在網路系統上,則採用健保資訊網(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封閉性專屬網路,安全性高。在COVID-19防疫期間,旅遊史、接觸史、病史等醫療資訊的即時分享,是協助醫事人員發現、追蹤病患的重要工具。

(五) 健保卡

健保署採用IC晶片卡做為保險憑證,提供民眾多重智慧功能,亦是病患及醫療院所之間的重要連結,醫師可快速取得病患近期的就醫資訊,同時也可用作疫情爆發時追蹤病患之用,例如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及2020年的COVID-19,運用健保卡可使疑似個案被即時追蹤掌握,有助於疫情防治

保險憑證-健保卡

(六) 推動分級醫療

為提升醫療品質,健保也推動分級醫療制度,除強化基層醫療院所服務量能,並調高醫院重症支付標準,導引醫院減少輕症服務。也建構醫院與診所間的垂直整合策略聯盟,由大型醫院帶頭與鄰近基層院所進行垂直整合的策略聯盟,建立病人上、下轉診的合作管道,醫療院所各司其職,提供民眾全方位的醫療健康照護。在疫情流行期間,民眾透過分級醫療即可就近獲得醫療照護,可以避免病患湧入醫院可能引發的群聚感染。

(七) 因應COVID-19疫情,辦理國際交流視訊會議

1. 辦理iHEA台灣專題線上會議

國際健康經濟協會(iHEA) 於110年7月7日辦理臺灣健保專題線上會議,邀請李伯璋署長分享臺灣健保資訊科技於防疫中扮演的角色,除分享健保行動快易通APP為科技協助防疫重要工具,並說明疫情後健保加強視訊遠距醫療服務,同時發展數位疫苗接種證明等,獲得與會專家學者共鳴與讚揚,線上有超過百位全球健康經濟專家學者參與。

2. 舉辦「臺菲健康保險體系如何因應COVID-19疫情交流視訊會議」

健保署以COVID-19的防疫經驗為題,以視訊會議與菲律賓分享相關經驗,透過本次視訊會議持續於新南向國家推動交流,展現我國醫衛軟實力。

我駐菲律賓代表處徐佩勇大使擔任會議主持人,健保署分享我國防疫政策,菲律賓健保公司(PhilHealth)資訊長Dr. Art Alcantara亦分享菲律賓健保體系如何因應COVID-19疫情。

3. 舉辦「臺泰健康保險體系如何因應COVID-19疫情交流視訊會議」

在我國駐泰國代表處李應元大使大力支持及協助下,邀請泰國國家健康安全局(National Health Security Office, NHSO)全民健保國際事務組Wilailuk Wisasa組長分享泰國健保體系如何因應COVID-19疫情,而我方除由健保署分享我國健保資訊系統如何協助防疫外,亦邀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健康數據中心蔣榮先執行長分享醫療機構端如何運用AI技術加值防疫;線上亦有來自學術單位及醫療機構人員同時與會,彼此交流分享,成果豐碩。

二、推動數位健康

(一) 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協助防疫

全民健保透過「健保雲端醫療資訊」分享服務,把分散在不同醫院與診所的就醫資料,可以進行跨院所、跨縣市、不分假日與晝夜即時共享,有效運用醫療資源。2013年起建置以病人為中心的「健保雲端藥歷系統」。2016年起擴大發展為「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整合西醫用藥、檢查(驗)紀錄與結果、手術紀錄、牙科處置及手術、出院病摘、中醫用藥、復健醫療、過敏藥物、特定管制藥品及凝血因子用藥紀錄、CDC預防接種等12項病人跨院就醫資訊與預防接種資料、2018年起新增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超音波、X光醫療影像、胃鏡及大腸鏡等影像收載與共享。

在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為了有效避免高風險民眾流竄以及就醫造成的醫療院所感染風險,健保署依行政院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迅速規劃以醫療人員熟悉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為平臺,在確保資訊安全及個人資料保護的前提下,新增就醫民眾TOCC(Travel history旅遊史、Occupation職業別、Contact history接觸史、Cluster是否群聚)等防疫資訊查詢功能,協助前線醫療人員判斷疾病風險與採取相關感染管制措施

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

(二) 健康存摺系統

健保署於2014年建置健康存摺,民眾只要完成身分認證,即可透過電腦及手機即時查詢下載近3年自身就醫及健康資料。包括門診、住院、手術資料、用藥紀錄、過敏資料、檢驗(查)結果資料、影像或病理檢驗(查)報告資料、出院病歷摘要、器捐或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成人預防保健、疫苗接種及生理量測、肝癌風險預測、末期腎病評估及當年度個人放射線檢查醫療輻射量等資料。

健康存摺在COVID-19防疫期間,因配合口罩購買實名制,民眾只要完成身分認證或手機認證,即可登入健康存摺預購口罩,表現亮眼。並於2022年4月27日配合「快篩實名制」上路新增快篩購買紀錄,及2022年6月1日新增免費領用快篩紀錄,協助民眾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另於2021年7月9日新增「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專區」整合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COVID-19快篩及PCR檢測結果,便利民眾查詢

健康存摺

 

三、健保科技防疫

本次防疫過程中,臺灣政府第一時間採取必要措施以調查傳染病來源及防堵疫情擴散,健保資料庫及多年來建置之雲端系統成為協助防疫之利器之一,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相關規定執行,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維持最小侵害性原則,以謀求最大之公共衛生安全利益。

(一) 健保資料庫協助防疫

1. 健保署協助疾病管制署(簡稱疾管署)疫情調查,提供就醫資料與健保大數據分析

健保署依指揮中心提供之防疫名單,每日提供就醫資料分析,以利疾管署進行疫情調查與整體疫情管控,落實疫情監控與管制。

2. 健保資料庫公開,官民協作合力抗疫

為讓學術界及民眾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建置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之國際期刊論文查詢網頁。

3. 健保署與疾管署合作於健保電子轉診平台,增加「指定社區採檢院所」促進轉診收治分流就醫

健保署與疾管署合作,針對COVID-19疑似個案採檢,於健保電子轉診平台,增加「指定社區採檢院所」,並於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顯示尚未完成採檢之通知,促進轉診收治分流就醫,落實病人適當之安置。(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1年4月25日肺中指字第1113800165號函,因應COVID-19社區流行疫情,為減輕大規模疫情期間基層院所及公衛端負荷,爰自111年4月25日起停止辦理本項作業。)

另為掌握COVID-19轉診流向,新增「轉診目的」選項:「COVID-19個案(含疑似)轉診治療」,供醫療院所轉診COVID-19個案(含疑似)時勾選。

4. 雲端系統加註旅遊史、接觸史、職業別及群聚史註記

自109年1月27日起,因防疫需求健保署對於須居家檢疫的民眾於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加註旅遊史、居家隔離的民眾加註接觸史、另加註特定高風險職業別或群聚史,以便醫師於臨床治療病人時,評估感染風險。自2022年6月24日起新增「個案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提示,以鼓勵民眾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

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1年5月31日肺中指字第1113800273號函,取消特定高風險職業別或群聚史提示

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自111年10月13日起取消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提示。

本措施將隨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編退場。

健保尋端TOCC查詢-分色分區塊提示 快速掌握防疫資訊

5. 健保給付視訊診療減少門診病人暴露風險

COVID-19疫情初期,配合檢疫與防治採行措施,首先開放不方便至醫療院所就醫之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保險對象的視訊診療服務。

隨著疫情嚴峻,配合醫療營運降載及廣泛運用視訊診療於門診病人之防疫政策,並考量慢性病人及長者為COVID-19感染引發重症之高危險群不敢去醫院,但仍有回診需求,故自110年5月15日起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散日止,再放寬全國醫療機構,經各縣市衛生局指定後,得免提報通訊診療治療實施計畫,以通訊方式診察治療門診病人,另為顧及民眾隱私,醫師應於醫療機構診間內進行視訊診療,且以上皆納入健保給付。

因應111年4月疫情升溫,自111年4月18日起視訊診療之照護對象再放寬居家照護之確診病例,並簡化視訊診療醫療機構報備程序,以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者無需經衛生局轉介即可進行視訊診療。

配合防疫措施調整,自112年3月20日(含)起,醫療機構實施通訊診療,回歸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辦理,健保給付通訊診療之適用照護對象限「山地、離島COVID-19檢驗陽性民眾及住宿型長照機構COVID-19檢驗陽性住民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之情形」,暫訂實施至112年4月30日止,並視疫情狀況檢討。

6. 應用AI科技防疫加值

健保署與台大醫院合作,建置肺炎X光及新冠肺炎X光病徵比較研析AI模型,開發「胸腔X光進行COVID-19症狀檢測模型」,協助第一線人員即時判斷肺炎徵狀,判定隔離個案待後續 PCR 檢測結果。另與成大醫院共同合作開發「胸部X光影像輔助判讀新冠肺炎系統」,病患就醫照完胸部X光後,由醫師在該系統上傳X光影像,可以在1分鐘內取得AI模型自動判讀肺炎與新冠肺炎風險值,以及標註病灶位置的結果影像,以供醫師精準診斷和提早治療之參考,並作為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之警示,達到利用AI技術加值科技防疫效益。

(二) 口罩實名制

「口罩實名制」運用全臺灣每人均有的健保卡,做為口罩購買憑證,並註記民眾購買口罩數量及日期,購買方式從「口罩實名制1.0」的實體通路,增加「口罩實名制2.0」的網路通路,後續為了更適應臺灣民眾的超商生活文化,推出更便利的「口罩實名制3.0」,讓民眾可以直接在超商事務機插卡預購口罩並當場繳費。

口罩實名制

1. 口罩實名制1.0:實體通路

健保署於「健保資訊網服務系統」下建置「防疫口罩管控系統」,透過健保特約藥局與衛生所販售口罩。另為提供民眾查詢實體通路藥局口罩庫存數量,健保署即時釋出「健保特約機構口罩剩餘數量明細清單」及「健保特約院所固定服務時段」資料集至政府開放資料平臺,讓民間及業界進行多元加值應用,使民眾方便查詢口罩購買地點及庫存量,包括地圖應用、APP、Line應用、Chatbot、語音助理等,開發種類與數量持續增加。

2. 口罩實名制2.0:網路通路(110年10月24日已停止)

為改善購買實體藥局與衛生所口罩排隊與分配問題,政府推出「口罩實名制2.0」,民眾可以透過健保卡、自然人憑證登入平台,或是藉由「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進行身分認證和手機認證進行口罩預購,亦可透過電腦版「eMask口罩預購系統」網頁,以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插卡登入後進行認證預購。

3. 口罩實名制3.0:超商預購(110年10月24日已停止)

為增進民眾購買口罩管道的多元性和便利性,紓緩藥局實體通路的壓力,政府推出「口罩實名制3.0」,民眾只需在超商的Kiosk事務機,插入健保卡,即可預購下一輪口罩,讓大家有更多元方便的通路買口罩。

(三) 虛擬健保卡

健保署為實現智慧醫療、數位政府願景,於「居家醫療」、「遠距醫療」、「視訊診療」三大場域全面推展以虛擬健保卡就醫,提升偏鄉、山地離島地區等民眾醫療照護之便利性、可近性及醫療服務品質;並導入支付及獎勵誘因,輔導鼓勵院所運用虛擬健保卡提供醫療服務。

111年規劃(1)針對偏鄉、原民、山地離島地區民眾數位應用型態及特性,辦理虛擬健保卡在地數位培力教育訓練,(2)提出虛擬健保卡運用於多元醫療場域之創新提案與應用模式開發規劃,(3)辦理虛擬健保卡政策數位推展效益評估。

民眾只要在手機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完成虛擬健保卡申請,之後出示手機的QR code就可以掛號、看診、檢驗、檢查等,朝向零接觸就醫模式的目標,降低民眾外出就醫的風險,截至112年4月30日,已核發虛擬健保卡人數為494,799人。

(四) 因應COVID-19,醫療院所紓困相關作業

1. 為減輕特約醫療(事)機構營運衝擊,健保署已補貼109年1-11月受疫情影響致申報健保醫療費用扣除藥費及特殊材料費後之收入,低於108年同期同計算基礎80%之差額。

2. 110年因疫情更加嚴峻,為紓解特約醫療(事)機構財務壓力,健保署按季補貼110年1-9月受疫情影響致申報健保醫療費用扣除藥費及特殊材料費後之收入,低於108年同期同計算基礎80%之差額。

  • 發布日期:109-05-14
  • 更新日期:112-05-15
  • 發布單位:中央健康保險署
  • 點閱次數:
回頁首